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williamhill中文师生观看九三阅兵 引发热烈反响

时间:2025-09-03    作者:     浏览次数: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我院师生热切关注活动盛况,通过多种方式收听收看阅兵。

学院开放会议室、学术报告厅等场地,组织师生集中观看。

e1df7217a153be0da74f3342828cfe76

150b387b903094272c1697a5289439d7

f60415abc16537f504cf0537982e5979

e6018598fd5a850bdef7a149a1259034

2025级本科新生由军训办组织在光谷体育馆集中收看。

e968a22116e4ed8fef89755c27f7b6e7

研究生在实验室观看。

a29d964821a3fb9430cb652e78daada3

b930b1f00582a5ab5bcace9882aa483a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及庄严的阅兵式在我院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学院党委书记刘雅然:9月3日上午,天安门广场礼炮轰鸣、红旗猎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庄严场景,让我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召唤。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新时代奋斗者的动员令。伟大抗战精神不仅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密码,更让我深切体会到肩负的育人使命。

作为经济学科教育工作者,我们始终以老一辈经济学家为榜样,抗战时期,张培刚先生在战火中撰写《农业与工业化》,以学术救国诠释知识分子的担当;林少宫先生始终坚守“经世济民”办学初心,用严谨治学精神影响一代代学子。如今,学院传承大师精神,将“学术救国”的家国情怀转化为“学术报国”的使命担当,我们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四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让红色基因在经济学科育人中焕发时代光芒。“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80年前先辈们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今天我们更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以实干为笔、以创新为墨,培养更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经济学人才,奋力书写新时代报国华章。

williamhill中文副院长孔东民:阅兵仪式中,我深切感受到国家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和国防力量的坚实可靠。此次亮相的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如高超音速武器、无人智能作战装备、反无人装备和网电作战系统等,充分展现了我国国防科技的前沿成就和基于信息化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为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提供了有力保障。这种力量不仅体现在装备的先进性与体系的完备性,更凝聚于新时代中国人民昂扬的精神风貌与深厚的家国情怀。

习主席在讲话中强调“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们要把爱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初心、砥砺奋斗。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和学院的一员,我愿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科研与教学工作,在科研中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优秀经济学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院长助理、经济学系主任陈斌:今天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并结合“九三”阅兵现场,心中涌动的是历史厚重与时代昂扬的叠加感。阅兵方阵整齐有序、装备体系化亮相,彰显人民军队现代化、正规化、信息化建设的扎实成就,体现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务实步伐。作为高校教师,我更关注精神与价值的传承——从“伟大抗战精神”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历史记忆与当代担当的贯通,也是立德树人的鲜活教材。今天的课堂,不应只停留在知识传授,更要通过国防教育、思政课程与跨学科教学,引导青年学生在全球视野中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可贵,理解科技创新与国防安全的协同关系,涵养家国情怀与文明自信。阅兵展示的不是武力的炫耀,而是以实力守护和平的庄严宣示;它提醒我们在科研攻关、课程改革、国际交流中坚持问题导向与自立自强,为中国式现代化汇聚青春智慧与专业作为。历史在肩,使命在前;教育与强军,同频共振。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湖北省委副主委、民建威廉官网中国委员会主委、williamhill中文韩民春教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听到这句话时我十分感慨。我的祖籍在辽宁,长辈们经常讲到日本侵略者侵占东北三省时的苦难生活。我们家族里有多位在抗战期间牺牲的抗日英雄。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英雄与全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才有了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看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之后,我再一次为国家科技实力的发展而深感震撼和自豪。在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每一个人都要不忘历史,牢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要立足本职岗位,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人类文明进步与和平发展,在教书育人中彰显责任与担当。

金融学系党支部书记彭斌:今天我有幸在学院和各位老师一起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不仅是国家对历史的庄严致敬,更是对民族精神的深刻唤醒。坐在屏幕前,看着整齐的方阵、先进的装备和庄严的仪仗,我的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八十年前,那场浴血奋战的抗日战争,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八十年后,我们以这样的方式缅怀先烈,激励后人。这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让我深刻体会到铭记历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自立自强来创造新的历史。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我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为肩负的使命而振奋。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铭记历史,自立自强,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未来的历史,将由我们共同书写!

23级硕士生理论经济学党支部于浩淇:观看九三阅兵,我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苦难走向复兴的伟大历程。这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盛典,不仅是军事现代化的震撼展示,更体现了深厚的历史与经济内涵。阅兵中的先进装备彰显了中国从积贫积弱到世界强国的跨越,我为祖国的强盛感到无比自豪。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国家稳定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高端制造与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阅兵装备正是经济结构转型的成果。未来,我将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入研究经济问题,力求为民族复兴和全球和平贡献微薄之力。愿我们铭记历史,共同建设更加繁荣昌盛的中国!

博士2023级党支部陈振宇:这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是对民族精神的崇高致敬,也是新时代中国发展成就的集中展现。国之重器的背后,是国家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持续创新能力。现代国防工业跨越式发展涉及众多工业门类,通过资源优化配置,不仅构筑了国家安全屏障,更通过军民融合催生了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集群,形成了“国防建设-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作为经济学专业博士生,我们应深刻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时代内涵,将抗战精神中的集体主义传统转化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国一盘棋”思维。新时代青年学者的使命,是将这种精神力量转化为学术创新动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既要传承“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更要以开放姿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为民族复兴贡献经济学的力量。

胡吉伟党支部书记石延斌:80年前的伟大胜利是无数先烈以生命换来的民族独立与尊严。今天,我们纪念历史,就是要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抗战精神,从中汲取开创未来的智慧和力量。

阅兵式上,雄壮的国歌响彻云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人民解放军方阵整齐通过天安门广场。恢宏场面令我心潮澎湃、倍感自豪。我深切体会到伟大抗战胜利孕育的爱国主义精神依然激荡在我们心中,成为支撑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更要增强使命担当意识,以坚定信念和饱满热情投入学习和工作,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唯有如此,才能告慰先辈英灵,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成果,开创美好未来。

金融学2201班谭雍毅:透过屏幕,我与万千同胞一同见证了九三胜利日大阅兵的庄严时刻。当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心中的敬意与自豪油然而生。红旗迎风飘扬,徒步方队步伐铿锵有力,装备方阵威武雄壮,展现了祖国坚强的国防力量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虽然身处异地,我依然被深深震撼,不禁为之欢呼动容。

祖国的繁荣与强盛,为青年一代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作为一名来自港澳台的学生,如今在威廉官网中国求学,我更加体会到这一份责任与使命。我们这一代青年不仅是祖国发展的见证者,更应成为民族复兴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身为港澳台学子,我深切感受到血脉相连的归属感与责任感。我愿以所学所长,积极投身社会建设与国家发展,为推动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williamhill中文学生会主席团成员李科: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盛大召开!在学院组织下,我与同学们一同观看了震撼人心的阅兵盛典。天安门前铁流滚滚、战机翱翔,长安街畔欢呼如潮,让我心潮澎湃。这场阅兵既是对历史的深切缅怀与崇高致敬,更是中国军事改革成果的集中亮相,展现了我们保家卫国、守护和平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力量。

抚今追昔,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作为华科大williamhill中文学子,我深感重任在肩、使命如磐。我们当以扎实的学业功底和创新的专业能力,积极回报社会,助力国家社会经济的繁荣与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学会用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国家战略,用经济学的智慧服务社会发展,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

Copyright © 威廉希尔·WilliamHill(中国)-中文官方网站|欢迎您 版权所有